出处 :《备急千金要方》(唐・孙思邈)
处方、制法及用法 :大黄四两,人参、甘草、干姜各二两,附子一枚(大者)。右五味,㕮咀,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,分三服。临熟下大黄。
药味组成及现代对应情况 : 药味名称| 基原及用药部位| 炮制规格| 折算剂量
大黄| 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.、唐古特大黄 Rheum tanguticum Maxim. ex Balf. 或药用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l. 的干燥根及根茎| 生品| 55.20g
人参| 五加科植物人参 Panax ginseng C. A. Mey. 的干燥根和根茎| 生品| 27.60g
甘草|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. 的干燥根和根茎| 生品| 27.60g
干姜| 姜科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. 的干燥根茎| 生品| 27.60g
附子| 毛茛科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. 子根的加工品| 黑顺片| 15.00g用法用量:上五味,以水1600mL,临熟下大黄,煮取500mL,日三服。
功效:温补脾阳,攻下冷积。
主治:脾阳不足,阴寒内积证。症见久利赤白,或霍乱;大便不通,脐腹冷痛,喜温不喜按,肢冷,舌淡苔白,脉沉弦或迟或弱。
备注 :
唐代方药计量传承了汉代的度量衡制度,服法亦参考汉代方剂处理。据原方中煎服法 “煮取二升半,分三服”,可知本方每服剂量为煎出总量的 1/3,故本方每次的服药量为:大黄 18.40g,人参 9.20g,甘草 9.20g,干姜 9.20g,黑顺片 5.00g。日服用次数建议 1-3 次,根据临床实际遵医嘱使用。
上述折算剂量系依汉代度量衡直接折算,若与当今主流用量不符,在固定原方比例和每服量的基础上,结合安全性评价结果及临床用药实际确定日服总量。